新華報業(yè)網(wǎng)訊 (通訊員 施華健 本報記者 王鵬) “揚劇薪火相傳,雛燕展翅騰飛”。7月5日,隨著揚州首個免費揚劇班——江都班15名學員在揚州文化藝術(shù)學校畢業(yè),承載揚劇傳承、弘揚、發(fā)展重任的他們不僅成為揚州戲曲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戲劇傳人,更引起了全國戲曲的聚焦。
作為集體委培的對象,15名揚劇班學員畢業(yè)后被江都揚劇團全部吸收,他們的身份也完成了從學生向職員的社會轉(zhuǎn)變。畢業(yè)1個月,學員們在這段時間里是如何工作、學習的?劇團對之又作出何種安排?昨天,本報記者趕赴江都,探訪揚劇新苗。
三伏天中 揚劇新苗苦練基本功
清晨5:30不到,上鋪的戴思潔已經(jīng)醒了。一連串麻利的洗漱過后,戴思潔早早地來到練功房,此時,距團里規(guī)定的6:30晨練時間還有40分鐘。
陸陸續(xù)續(xù)地,其他14名同學相繼在規(guī)定時間前來到練功房,一天的排練就此開端。
1個月前,班長戴思潔和同學們以一場精彩匯報演出,向培養(yǎng)自己的江都市政府、江都市揚劇團及揚州藝校的領(lǐng)導、老師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。嶄露頭角的小荷讓在座的專家、老師對其日后絢麗綻放充滿希冀。
6:30起晨練,時間70分鐘;早餐后,從8:00開始練習4個小時基本功,下午練習3個半小時劇目;晚餐后,進行70分鐘晚自習;21:30,統(tǒng)一熄燈休息。
“觀察了1個月,沒有一個孩子在排練中遲到過一次。身段、把子、唱腔,每個人都很投入。”韓美芳有些心疼,今年的三伏天特別悶熱,孩子們身上的衣服天天幾層鹽霜。江都揚劇團團長韓美芳口里,對這批新演員依舊習慣地稱為“孩子”。
甘當綠葉 老演員自破“潛規(guī)則”
不管哪個行業(yè),一批年輕的后生到來,都會讓老職員壓力驟增,對吃戲曲這樣一個“青春飯”的演員來說,尤為如此。出人意料的是,江都揚劇團的老演員們不僅心態(tài)平和,而且甘當綠葉,全力襯托著眼前的朵朵“小紅花”。
劉乃茹,江都揚劇團業(yè)務(wù)副團長、國家二級演員。1個月中,她每天從晨練起就與孩子們一起,除了指導唱腔與身段,還肩負一個重要的任務(wù)——調(diào)整孩子們的舞臺經(jīng)驗。“當年自己也是這樣排練過來的,跌打滾爬不容易,所以看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。”
對15名新人,劇團有一個明確的培養(yǎng)計劃:單獨組團,專門安排四場折子戲,只在角色不足的情況下,老演員才以配角的身份上臺補戲。目前,團里正在邀請名編劇名導演為15名新人量身打造一出“青春版揚劇”《江都公主劉細君》。
給足平臺 小演員心中滿懷感恩
《五女拜壽》、《白蛇傳》、《寶蓮燈》、《江都公主劉細君》,這是江都揚劇團重點圍繞15名新人打造的四部劇目。本月中旬,江都揚劇班向江都市委、市政府的專場匯報演出將從中挑選三部。目前,15名小演員吃住全在劇團,年底,投資1800萬元的江都市文化藝術(shù)中心將全面建成,屆時,他們將在一流的環(huán)境中工作。為了保證小演員們生活方便,團里專門聘請星級飯店的大廚,一日三餐營養(yǎng)均衡。
人均培養(yǎng)費用1萬元/年,實習期每月補貼800元/人,江都市政府用“真金白銀”悉心栽培著揚劇新苗。江都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長仲曉剛說。
“我們年齡雖小,但我們懂得感恩。請大家放心,我們一定會用練好技藝、服務(wù)劇團和社會回報所有關(guān)心、關(guān)愛我們的人。”小演員劉穎和崔夢潔說。